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策略

       海绵城市与城市的景观设计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做好二者协调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为未来的城市景观海绵化改造提供助力,推动城市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1、海绵城市在建筑中的利用
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当中也可以尝试利用海绵城市理念,除了上述内容强调的透水铺装之外可以建设屋顶花园。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很多高层建筑一般选择有组织性的排水屋顶,但是其工程造价很高,且涉及资源浪费等相关问题。这种情况下屋顶花园应运而生,在实践中通过对屋顶花园的设计和应用实现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的完善。在花园设计期间应当重视植物的合理选择,尽量使用那些成活率高、不易伏倒、耐积水、能耐寒抗旱、能够净化空气环境的植物。土壤方面可以应用抗雨水侵蚀、低密度的天然土壤或者人造土壤,例如火山石,浮石,膨胀土等。通常情况下,屋顶集水系统主要由一个屋顶,集水区,径流和几个过滤池部分组成。

2、雨水设施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雨水设施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也可以起到增强景观效果的作用,因而具备很强的生态性和美观性的特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常见的雨水设施设计方案主要是叠水结构设计,在设计阶段可以渗透一些艺术元素,叠水结构与台阶类似,在雨季时可以从最高处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流动,在水流速度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小型的瀑布,形成连续性的景观。与此同时,在流水的过程中台阶主体结构也若隐若现,具备很强的观赏价值。为强化整个结构的排水效果,在实践中需要在最低点的位置上设置蓄水池并安装抽水泵,使得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即便是处于旱季也可以正常运转。此外,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由于降水所导致的水位上升问题,为避免水的流出,可以在蓄水池的高处位置安装水管,起到限制水位的作用。

3、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
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从园林的道路规划入手。道路是风景园林的脉搏,可以连接各个景观,促使园林景观井井有条,也可以为园林的日常维护提供便利。在道路设计方面应当结合景观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道路自身材料方面尽量不要使用水泥等硬化材料,而是选择那些透水性很好、材质疏松的材料,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此外,也可以利用自然草地作为景观道路,促使景观可以具备很强的自然属性,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4、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期间需要开展透水铺装设计,确保水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应用,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透水铺装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材料,不同的地面铺装材料自然在排水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水泥地面为例,水泥材料的自然渗透能力很差,这种铺装方式很显然会造成一定的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需要进行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指的是“会呼吸”的地面铺装形式,在实践中主要是利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植草砖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且质量很轻,具备柔性的铺装构造,可以为后续的地面维护和改造提供便利。与此同时,透水铺装可以进行高效渗水,可以补给地下水并让土壤保持湿润,对土壤生态平衡有着积极作用。

5、道路绿化带设计
针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设计也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对城市原有的绿化带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尝试应用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等进行合理调整。其中,生物滞留带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其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车道雨水的径流量,也具备很好的蓄水功能。然而,这种改造方式的成本很高,建设周期很长,需要经过专业人士设计之后再进行设计,确保其美观性与实用性。

6、自然排水系统设计
自然排水系统设计的应用也可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自然排水系统主要是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等组成,通常情况下会种植大量的耐涝性植物,这些植物具备很强的雨水渗透功能。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以往常见的排水系统不同,以往的排水系统雨水通常会顺着街道进入收集管道当中,然后水会流入到当地的水体当中。雨水存留在自然排水系统当中,利用植物过滤和土壤下渗功能补充地下水。与此同时,自然排水系统的造价更低,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径流量的控制效果也更好。

来源: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