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村黑臭水体“宣战”

水是生命之源。人水和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如果家门口的河塘沟渠颜色发黑、臭味难闻,势必影响生活环境,让人掩鼻而行、绕道而走。

  治理黑臭水体,直接关系人们的环境获得感。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之后,我省正下大气力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并提出目标——到2025年,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全面排查,治理任务艰巨

  农村什么样的水体会被判定为黑臭水体?可以靠感官,对于感官判断有争议的则通过水质监测判定。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处长胡峰介绍,农村黑臭水体是指各县(市、区)行政村(社区)等范围内颜色明显异常或散发浓烈(难闻)气味的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的判定可以通过感官判定、水质监测两种方式。感官判定,如果某水体有异味或颜色明显异常,有任意一种情况,即视为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对于感官判断有争议的农村水体,通过水质监测判定是否黑臭。水质监测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氨氮3项指标,有任意1项不达标即为黑臭水体。“安徽是农业大省,有1.47万个行政村,乡村人口有5000多万人,农村环境问题点多面广、区域差异大。”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贾良清坦言,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艰巨。

  判断基于全面排查结果。去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部署在全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排查,组织各地以乡镇政府驻地、农村居民居住地周边河塘沟渠为重点,开展全面排查;发挥社会监督及公众参与作用,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信箱、电话举报等方式征集农村黑臭水体线索。

  经排查,全省共有3600个农村黑臭水体。从分布的位置看,呈北多南少态势,皖北农村黑臭水体明显多于其他区域,淮北、亳州、阜阳等皖北六市农村黑臭水体共3074个,占全省黑臭水体总数的85%。“随着排查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清单动态调整。”贾良清说。

  目标引领,逐年深入攻坚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近期印发《安徽省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方案》。方案聚焦农村水体黑臭突出环境问题,要求从设施建设、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方面采取措施,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多元共治;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和水质现状,提出了“五治两清一连通”八项治理措施。

  方案对制定治理计划等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地对照2025年的目标要求,逐年分解整治任务,制定治理实施计划。各县(市、区)按照2023年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数量不低于45%、2024年不低于70%、2025年全面消除的进度要求,制定治理计划,在深入调查、充分溯源的基础上,编制“一水一策”整治方案。

  根据方案,我省将建立“县验收、市复核、省评估”机制,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组织抽查评估,抽查评估结果作为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做好黑臭水体的常态化管护,方案要求对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每年三、四季度分别开展至少1次水质监测,并定期开展巡查管护。

  真金白银投入,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我省对试点以外地区,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考核后,择优给予奖补;支持各地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引进社会资本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我省明确,把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成效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作为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的将进行通报和约谈,对工作中敷衍应付、弄虚作假、验收把关不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系统治理,实施八项措施

  农村黑臭水体,如何深入推进治理?

  贾良清表示,针对问题,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将全面开展农村净水攻坚行动,针对农村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和现状,实施“五治两清一连通”系统治理八项措施。“五治”是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水、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业和服务业废水、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两清”是清理各类垃圾、清理淤积底泥。“一连通”是打通连接农村水系。

  今年,省财政将统筹5亿元资金支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其中,拿出3亿元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选择8个至10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治理黑臭水体,要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的去向。我省明确,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村庄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人口分布、施工条件等情况,通过纳厂处理(即对城镇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优先纳入邻近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集中处理(即对不能纳厂处理的常住人口大于200人或日污水产生量大于20吨的村民集中居住区,鼓励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分散处理(即对人口较少、居住分散、污水难以收集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污水治理,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贾良清表示,将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出台省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引、运维指引等指导性文件,规范统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计算统计方法,指导各地开展工作。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