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污 久久为功

河水清澈如镜,岸边高低错落的绿植与彩虹状的亲水栈道相得益彰……在南陵县城西北郊,占地280余亩的后港河湿地公园成了百姓休闲新去处、网红“打卡点”。而曾经,这里却荒草丛生、河道狭窄、垃圾遍地。当地以黑臭水体治理为契机,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打造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环境变好了,十分惬意。”居民杨静高兴地说。

  享受更好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来,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11月初,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国家考核结果出炉,我省获评优秀等级。

  污染防治,久久为功。去年以来,我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亮点纷呈。“五控”抓好大气污染防控,我省在12个重点领域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攻坚行动,推进2750万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整治351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等。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我省做实国考断面“一断一策”,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展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设区市建成区231条“龙须沟”展新颜,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我省实施重点建设用地地块遥感“一张图”管理和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对745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情况开展“回头看”等。

  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公众环境获得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严的基调,累计公开35个督察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广泛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推动地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去年11月底,历次省级督察反馈问题2810个,已完成整改2575个;交办信访件15036件,已办结14811件。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省立足碳达峰阶段的目标任务,重点实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节能降碳能效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碳达峰十二行动”。随着“碳达峰十二行动”有序开展,我省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夯实生态本底,守护绿水青山。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我省首次全揽5项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国字号”荣誉。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至今,我省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全域性的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去年,我省持续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3.5万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去年1月至11月,全省PM_2.5平均浓度32.6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2.8%,好于年度目标3.1个百分点。全省19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4.5%,好于年度目标3.6个百分点,无劣V类断面。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去年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2.8%。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