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正确名称为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它是有地域性的城市雨水管理手段,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地区就不适用,在南方多雨地区使用的城市雨水管理,其净化过的雨水能方便城市绿化、道路的维护。

在生态环保的理念之下,海绵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选择,是智慧城市新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下,科技社会、人文环境的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城市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有可能造成城市内涝,城市内涝可能造成多种危害,道路中断,交通瘫痪,民众受困,给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运转带来极大的不利,“内涝”是“城市病”的诱因。

海绵城市建设有多红火?只要你把《XX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把XX替换成你家乡的城市,必有其名,如果没有,那就是目前你家乡的城市不在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现在是第二批,就代表了有第三、第四。

海绵城市并不是摒除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在海绵城市透水材料没有新的情况下,硬化路面是一脚,透水路面是一脚,双脚走路更稳,也不会扯到那啥。现在的南方城市特别是广州、深圳都在铺设透水路面,增大绿地、湿地储水能力,用自然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证城市的雨水管理,解决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的缺陷,不会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在雨量不大的情况下,设计的透水路面甚至不会让鞋子湿透。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的建设是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透水路、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眼见为真,透水路是眼下能看见的措施,透水地坪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得透水路得透水速度达到31- 52升/米小时,不用过于担心透水路面的孔隙堵塞,一场小雨就能将透水地坪的孔隙打通,当然孔隙堵塞是有可能的,世上没有百分百的事情。下雨时透水路面可以将地面雨水自然流入泥土层,更好利用天然降雨为周边植物提供水资源,与此同时湿润的地下在高温时可以释放地下水汽与地上的高温交融,有一定的降温作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肉眼可见,下雨天的城市路面不在内涝,走在城市道路时,看不到一点积水,整座城市就像海绵一样,逢雨时吸收存蓄,干旱时释放利用,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



来源:回甘味的编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