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技术是什么黑科技?

2021年8月16日,上海市最大的海绵公园——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正式开园试运行。

这里有一个概念,叫海绵公园、海绵城市。

相信很多小伙伴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那么,什么叫海绵城市技术呢?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城市建设方式。

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进入雨季,很多城市暴雨大暴雨频发,很多地方雨量,恨不得用几小时把一个月的雨量都下完。专业来说,也叫城市雨岛效应。

近期河南郑州的大暴雨,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种城市治水技术,岂不给城市减少损失?

海绵城市技术就是致力于解决的诸如内涝、水资源短缺以及径流污染等问题,需要将市政排水工程需要与海绵城市的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使雨水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有效提升。

市政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因为有着实现雨污水的排放、转移和治理的功能,被俗称为灰色基础设施(Grey Infrastructure)。

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快干快排,这种方式虽然在城市暴雨强度大的时候排放效率较高,但是对城市紧缺水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毫无益处,所以,海绵城市需要从传统的管道集中速排模式,转向了生态化和可持续的雨洪管理,这也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目标之一。

举几个例子:

1)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

Kronsberg城区位于汉诺威市东南,2000年德国世界博览会在汉诺威召开,Kronsberg城区规划项目作为世博会生态设计展览部分开始启动。该项目由汉诺威世博会组委会、德国环境基金会和欧盟共同参与。规划总面积150公顷。

Kronsberg城区从规划到施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设计列在第一位。在能源,水处理,垃圾以及土地规划各个方面和专业部门共同合作。城区贯彻了节约能源,“近自然”的雨水规划,注重环境保护等理念,在雨水规划、新能源利用、生态建筑、土壤利用、生态恢复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

Kronsberg城区从规划到施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设计列在第一位。在能源,水处理,垃圾以及土地规划各个方面和专业部门共同合作。城区贯彻了节约能源,“近自然”的雨水规划,注重环境保护等理念,在雨水规划、新能源利用、生态建筑、土壤利用、生态恢复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

2)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

天津文化中心由天津乐园改造而成,而天津作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和饱受内涝之苦的城市,在旧城区改造和重新规划开发时需要对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将“防”和“用”有机结合,实现雨洪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海绵城市技术是未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希冀其快速进化迭代,服务更多城市以应对未来波诡云谲的气候环境。


来源:易北辰